![]() 劇 名 落腳聲-古厝中的貝克特 首演時間 1988/05/24 演出地點 中影文化城的四合院 創 作 者 導 演:賴聲川 編 劇:貝克特 翻 譯:賴聲川 舞台設計:韋捷力 燈光設計:黃立仁 服裝設計:韋捷力 演 員:黎聖慧、吳茜蓮、高妙慧、郎祖筠、王秀娟、姚德宜、艾建宜、鄭源成、陳培廣、蕭艾、馮翊綱、張玉嬿
角色對照表 《來去》
黎聖慧 吳茜蓮 高妙慧 或 郎祖筠 《無言劇II》 王秀娟 姚德宜 艾建宣 鄭源成 或 陳培廣 《戲》 蕭艾 馮翊綱 張玉嬿 《俄亥俄即興》 陳培廣 鄭源成 《什麼哪裡》 王秀娟 吳茜蓮 黎聖慧 艾建宜 《落腳聲》 郎祖筠 高妙慧
戲劇描述 此劇在台北士林區中影文化城中的一間四合院,演出六個貝克特(Samuel Beckett)的短劇:《來去》(Come and Go)、《無言劇II》(Act without Words Ⅱ)、《戲》(Play)、《俄亥俄即興》(Ohio Impromptu)、《什麼哪裡》(What Where)、《落腳聲》(Footfalls)。這些戲的演出,散布在四合院各個不同的空間:包括四合院的三個廂房、一個涼亭、以及許多迴廊。從日落時間進場(約6:30),觀眾分批入場,由導遊帶隊,以活動遊覽的方式,依不同組別觀看不同場景的演出。演出有室內也有室外,第一批觀眾看完戶外的《來去》和《無言劇II》後,進入室內;第二批觀眾接著進入四合院觀看演出,在規劃下,四合院中有六組觀眾同時觀看不同位置的演出。 創作理念
※ 節目單節錄
「日本能劇在美學上時常利用「幽玄」的個詞來形容能劇藝術的特殊表現。貝克特的許多劇作其實在結構和氣氛上頗像某一種「末時代」的能劇,而用「幽玄」來形容它們那靜靜的力量,似乎也是很恰當。回憶的片斷,反覆的語句及動作、幻想、現實、回憶之融合,一個同時縮小又擴大的外在及內世界,這是貝克特的戲劇;而在這些戲中,這些因素也正成為劇中人物心靈的牢獄。像是能劇中的人物,他們被回憶、幻想、及無法抹滅的可怕現實所囚,在內在空間中徘徊著。」
|
賴聲川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