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劇 名 海鷗 首演時間 1990/11/21 演出地點 國立藝術教育館 創 作 者 導 演:賴聲川 編 劇:契訶夫 舞台設計:楊其文 燈光設計:羅瑞克(Richard Loula) 服裝設計:羅瑞琦 演 員:林如萍、尹昭德 、宋少卿、陳湘琪、戴立忍、陳宏宇、簡義哲、石明玉、南美瑜、劉亮佐、康祿祺、伍國柱、張鳳書、 張巧明
角色對照表
戲劇描述 本劇改編自俄國契訶夫的《海鷗》,將人物和時代背景改為中國1930年代,依照原劇的架構進行。蘇以玲是上海的女演員,此時她帶著他的情人小說家果林,回到她哥哥的莊園。戲的一開始,以玲觀看她兒子康丁創作的新戲,由康丁的女友妮娜演出,以玲漫不經心嘲諷的觀賞態度,使得康丁憤而中斷演出。妮娜著迷於果林,康丁射殺了一隻海鷗獻给妮娜,果林因此有了靈感:「一個男人看到一個女孩,只為了玩一玩就把她毀了」。之後,康丁舉槍自殺未遂,以玲決定帶果林離開,而妮娜也追隨果林去了上海。康丁真的成了作家,妮娜被果林拋棄後,仍繼續她的表演事業,又窮又累地回到故鄉,再看康丁一面。康丁在見過妮娜之後,選擇舉槍自盡。此時以玲仍在牌桌上,果林被通知要趕快把以玲帶開,她還不知情。
創作理念 ※ 節目單節錄 於是《海鷗》呈現給導演、演員及設計者的挑戰是很特殊的。在劇場這個範疇內,我們反而似乎在用音樂的理念討論戲、排戲:角色雖有其強烈的獨立性,但整齣戲就如同一首奇異的室內樂曲子,強烈的獨立音符合起來成為流動的生命片刻;個別的角色並無法定義這流動性,反而是這流動性定義了角色的集體生命。看《海鷗》的時候,我們或許會去關心康丁與妮娜的戀情,會關心莎莎和梅福登的婚事;或許反過來說也對,我們或許不會去關心蘇以玲和果林的關係甚至不關心蘇培德的病情,也不在乎他在舞台上是不是睡著了;但這一切的瑣碎、不連貫、無聊或激烈的情緒加起來就是一個流動生命的織綿;我們的呈現就是在織它、在塑它、在奏它。」
|
賴聲川 >